2016年12月18日 星期日

擁抱那不受歡迎的 (太一18-25)


擁抱那不受歡迎的

聖誕節是一個見證和平、分享、救贖和同在的節日。正因如此,聖誕節充滿感謝歡樂和慶祝。我們如何演譯2016年聖誕節?又這演譯將如何塑造2017年教會方向和基督徒的人生?按今年的三代經課 (太一18-25),我認為擁抱那不受歡迎的 (Welcome the Unwelcome)

不受歡迎的孩子

故事描述馬利亞懷孕,但約瑟對她的懷孕很有保留,並決定要解除與馬利亞的婚約。聖經沒有說明約瑟決定的原因,但我們可以想像有幾個可能(一)這跟約瑟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將有權利承繼約瑟的一切。繼承不必然牽涉財產,而是一種繼後香燈的繼承(二) 究竟馬利亞是一個甚麼樣的女子?表面看來,她是敬虔,甚至賢良淑德,但隱藏的她卻亂搞男女關係。跟一個雙面人結婚是危險的(三) 馬利亞可能已跟約瑟說了其懷孕的事由,甚至約瑟也可能接受馬利亞的解釋,但約瑟卻不願意承擔這使命。約瑟只是一個木匠,一個普通的老伯姓,要參與拯救以色列人的責任實在太重了。不論基於那個理由,約瑟傾向不接受這孩子。這孩子成為不受歡迎的孩子

至於馬利亞,馬太福音沒有詳細交代她的感受。按一般常理,馬利亞也活在矛盾中,即順服上主還是堅持身體的自主性,選擇孩子還是約瑟。懷孕的是馬利亞,她對自己身體應有話語權,不須外人指指點點,但現實是,她不能不受別人影響。這可能是很多婦女當下的遭遇。事實上,孩子的不受歡迎也是對馬利亞的受不歡迎。

以馬內利

在這件事上,孩子是被動的他沒有自己的聲音他的命運是由他人決定的。沉默的孩子、無助的孩子、無力的孩子,誰為他說話?誰擁抱他?故事的發展是上主的使者為這孩子發聲,更重要,上主的使者說,這孩子是以馬內利。」以馬內利是上主與我們同在的意思,即上主與這孩子同在,擁抱他歡迎他和愛他。上主與這孩子的同在,不只適用在耶穌身上,更適用於任何生命,因為每個生命是上主形象。那麼,以馬內利不只是對耶穌的一個專稱,更是上主對生命的態度和應許,即上主擁抱歡迎和愛每個生命。

假設約瑟最後真的選擇拒絕聽從上主使者的要求,但這孩子不會因此而有缺憾他是被上主擁抱歡迎和愛。又假設馬利亞到最後選擇結束懷孕,但這死去的孩子仍是上主擁抱歡迎和愛那麼,教會和基督徒可以如何在當下社會見證以馬內利,擁抱那不受歡迎的

擁抱那不受歡迎的

最直接就是那些被墮胎的孩子2013年為例,新生孩子有57000多,墮胎的有10000我不是要怪責進行墮胎的父母(因為他們已經很艱難了),也不是要倡議更嚴格墮胎法例因以馬內利,我們可以從積極層面踐行上主對那不受歡迎的擁抱歡迎和愛例如,香港的母親的抉擇(Mother’s Choice,天主教會的出生權維護會(Birthright Society。因以馬內利,我們可以多一步思考社會政策和資源如何支援那些身心障礙的孩子及其家庭,讓有障礙的人仍經歷被擁抱歡迎和愛

此刻,我特別紀念那些在敘利亞受到戰火威脅,甚至轟炸的人。一場由政府不公義和殘暴對待示威者的事件漸漸演變成內戰,後來伊斯蘭國加入,佔據敘利亞某些地方,並實行其恐怖管治,到現在俄羅斯參與,令內戰持續。在戰爭下,前方是不受歡迎的,消滅對方是目的。由2011年至2016年,因戰爭而死的人已高達40萬。看見一張又一張受戰爭傷害孩子面孔的照片時,我們流淚了。誰去擁抱歡迎和愛他們呢?

那不受歡迎的,更有同性戀者、露宿者、拾荒者、病患者、老人、新來港人士等。有他們在我們教會裡嗎?又或教會在他們那裡嗎?

你的回應

教會習慣為每一年定下主題,例如,往下扎根,向上結果等。不妨考慮為2017年,定以馬內利年,即上主擁抱歡迎和愛那不受歡迎的。除了憐憫外,上主擁抱和歡迎要我們去除偏見和害怕只有與那不受歡迎的真實接觸,我們才發現,我們在擁抱時,我們也是被擁抱歡迎和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